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社會學研究方法
Sociological Research Methods 
開課學期
104-2 
授課對象
社會科學院  社會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吳嘉苓 
課號
Soc7016 
課程識別碼
325 M999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必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三2,3,4(9:10~12:10) 
上課地點
社318 
備註
本系碩士班一年級必修。
限本系所學生(含輔系、雙修生) 且 限碩士班以上
總人數上限:15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42Soc7016_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門課為社會所碩士班學生的必修課程,主要目的在於精練碩班學生進行社會學研究的能力。  

課程目標
課程將介紹多種研究方法背後的研究邏輯與原則,促發思考方法、理論與行動之間的關係,並透過閱讀心得與實際操作,磨練獨立執行研究計畫的方式。這門課預設大家已有初步的研究經驗,已有心動(也很想馬上行動)的研究主題,並在此課程中逐漸發展成未來會全力以赴的研究計畫書。

 
課程要求
這門課透過閱讀/討論研究方法做法、觀摩/分析採用特定方法的社會學作品,進行研究方法的實作、發展個人的研究計畫書等方式,以多重管道來學習社會研究法。這學期我們使用的主要閱讀教材為以下四本書籍:
Alford, Robert R. [1998]2011. 《好研究怎麼做》(王志弘譯)。台北:群學。
畢恆達,2010,《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》。台北:小畢空間出版社。
瞿海源、畢恆達、劉長萱、楊國樞(主編),2015,《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:質性研究法》。台北:
東華。
Williams, Joseph E. and Joseph Bizup. 2014. Style: Lessons in Clarity and Grace (11th edition).
Chicago: University of Chicago.
並輔以相關閱讀教材。這堂課非常希望大家透過事先的仔細閱讀,搭配自己的研究主題,來反思社會學研究的理論與實作。每週的心得報告(memo),是透過閱讀教材的理解,探索自己的研究主題。請於週二傍晚六點以前,將心得報告上傳到ceiba網站上。每週心得寫作的重點,將在前一週說明。透過這些累積,期末將完成一份研究計畫書,並以口頭與書面的方式呈現。
研究的過程有體驗的樂趣,也會有拿捏不準的焦慮。除了面對自己的研究、力圖超越自己之外,這門課也強調透過開誠布公的群學過程,彼此研討、互助共感,極大化探索知識與社會的喜悅感。課堂上會進行閱讀教材的理解與延伸,各種研究經驗的討論,並對於彼此的研究計畫提出建議,因此上課時的積極參與十分重要。
這門課的評分標準為:課堂參與和討論(10%)、每週的心得報告(50%)、期末研究計劃書(40%)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每週三 14:00~16:00 
指定閱讀
每週上課進度與閱讀教材
W1 2/24課程介紹
介紹本學期課程進行方式。
上課活動:探索自己的研究主題

W2 3/2 探究的技藝:形成研究問題與研究設計
Alford, Robert R. [1998]2011. 《好研究怎麼做》(王志弘譯)。台北:群學。(閱讀第二&三章)
畢恆達,2010,《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》。台北:小畢空間出版社。(閱讀第一二三章)
+請以你初步設想的研究主題,設想你該如何發展研究問題與研究設計。

W3 3/9 發展題目與文獻回顧
畢恆達,2010,《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》。台北:小畢空間出版社。(閱讀第四五六七章)
Becker, Howard. 1986. “Terrorized by the Literature.” Pp. 135-149 in Writing for Social Scientists: How
to Start and Finish Your Thesis. Chicago: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.
Almeling, Rene. 2007. Selling Genes, Selling Gender: Egg Agencies, Sperm Banks and the Medical
Market in the Genetic Material.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72 (June): 319-340.
+研究問題與現有文獻的關係是什麼?請以Almeling的研究來說明。

W4 3/16建構研究對象
Bourdieu, Pierre. 1992. “The Practice of Reflexive Sociology.” Pp. 216-260 in An Invitation to Reflexive
Sociology, edited by Pierre Bourdieu and Loic Wacquant. Chicago: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.
謝國雄,1997,《純勞動:台灣勞動體制緒論》,台北: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。閱讀
Pp. 302-347。
+ 請以謝國雄的職災研究為例說明,研究者如何建構研究對象?為何需要與常識斷裂?

W5 3/23多變項典範:類型與機制
Alford, Robert R. [1998]2011. 《好研究怎麼做》(王志弘譯)。台北:群學。(閱讀第四章「前景的
多變項論證」)
Hedstrom, Peter and Petri Ylikoski. 2010. “Causal Mechanisms in the Social Sciences.” Annual Review
of Sociology 36: 49-67.
Lin, Thung-Hong. 2015. “Governing Natural Disasters: State Capacity, Democracy, and Human
Vulnerability.” Social Forces 93(3): 1267-1300.
+請以林宗弘的災難研究,闡釋多變項分析中,建立因果關係的方式。

W6 3/30 「案例」是什麼?
Vaughan, Diane. 1992. “Theory elaboration: the heuristics of case analysis.” Pp. 173-202 in What Is a
Case? Exploring the Foundation of Social Inquiry, eds. Charles C. Ragin and Howard S. Becker.
Cambridge: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.
Ragin, Charles C. 1992. “’Casing’ and the process of social inquiry.” Pp.217-226 in in What Is a
Case? Exploring the Foundation of Social Inquiry, eds. Charles C. Ragin and Howard S. Becker.
Cambridge: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.
+請以你自己的研究為例,探討你的研究「案例」為何?建立案例的過程可能是什麼?

W7 4/6 春假--準備研究問題的前言
閱讀Williams, Joseph E. and Joseph Bizup. 2014. Style: Lessons in Clarity and Grace (11th edition).
Chicago: University of Chicago.
+請試寫一份研究計畫書的「前言」,兩頁以內,並在寫作上採取Style一書所建議的原則。請於4月6日之前上傳,並在4月13日上課發表。

W8 4/13 詮釋典範
Alford, Robert R. [1998]2011. 《好研究怎麼做》(王志弘譯)。台北:群學。(閱讀第四章「前景的詮釋論證」)
蕭阿勤,2015,「敘事分析」,《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》(瞿海源、畢恆達等編)。台北:東華。
+請以一份與你研究相關的文字或圖像資料作為素材,作為討論本週閱讀教材的例證。

W9 4/20 紮根理論與個案延伸法
客座主講:藍佩嘉(台大社會系教授)
Burawoy, Michael. 1991. “Extended Case Method.” Pp. 271-290 in Michael Burawoy ed., Ethnography
Unbound: Power and Resistance in the Modern Metropolis. Berkeley, CA: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.
藍佩嘉,2015,「質性個案研究法:紮根理論與延伸個案法」,《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》(瞿
海源、畢恆達等編)。台北:東華。
+請比較紮根理論與延伸個案法的差異

W10 4/27 田野工作與訪談
Marcus, George E. (1995). Ethnography in/of the World System: The Emergence of Multi-sited
Ethnography. 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, 24:95-117.
吳嘉苓,2015,「訪談法」,《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》(瞿海源、畢恆達等編)。台北:東華。
+請根據你的研究主題,規劃你的訪談對象以及訪談問題清單。

W11 5/4 訪談操作
台灣社會學會研究倫理
畢恆達,2015,「研究倫理」,《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》(瞿海源、畢恆達等編)。台北:東華。
+請針對你已進行的訪談,撰寫田野筆記、逐字稿,並進行編碼。上課時請討論你碰到的困難。

W12 5/11歷史研究
Alford, Robert R. [1998]2011. 《好研究怎麼做》(王志弘譯)。台北:群學。(閱讀第六章「前景的
歷史論證」)
林國明,2015,「歷史研究法」,《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方法》(瞿海源、畢恆達等編)。台北:東華。
Lie, John. 2012. “What Is the K in K-pop? South Korean Popular Music, the Culture Industry, and
National Identity.” Korea Observer 43(3): 339-363.
+請從John Lie的研究,討論歷史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、資料搜集方式,以及論證的特性。

W13 5/18資料分析與解讀
Becker, Howard. 2009. 《這才是作研究的王道》(郭姿吟、呂錦媛譯)。台北:群學。(閱讀第四章
「概念」)。
Stacey, Judith. 2012. “Love, Sex and Kinship in Gay El Lay.” Pp. 13-47 in Unhitched: Love, Marriage,
and Family Values from West Hollywood to Western China. New York: NYU Press.
+請以Judith Stacey的論文分析為例,討論連結論證與概念的方式。

W14 5/25比較的觀點
Lieberson, Stanley. 1996. 《量化的反思:重探社會研究的邏輯》(陳孟君譯)。台北:巨流。(閱讀
第三章)
Liu, Hwa-Jen. 2015. Leverage of the Weak: Labor and Environmental Movements in Taiwan and South
Korea. Minneapolis: University of Minnesota. (閱讀第三章The Emergence of Early-Risers Movement)

W15 6/1 方法、理論與行動的交織
Alford, Robert R. [1998]2011. 《好研究怎麼做》(王志弘譯)。台北:群學。(閱讀第七章「多重典
範的理論力量」與第八章「辯證的解釋與社會學想像」)

W 16 6/8 準備期末報告+教師約談時間

W 17 6/15 研究計劃書初稿與PPT報告
 
參考書目
待補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